轉自《南華早報》3月2日文章,作者菲利普•蒙泰羅
題記:
不久前,香港英文報紙《南華早報》發文點贊海爾模式,在這篇《以員工為企業中心 張瑞敏創立的“人單合一”模式正在將員工變成企業家》文章里,作者菲利普•蒙泰羅認為海爾是創業人才如何創業的典范。
菲利普•蒙泰羅是歐洲工商管理學院戰略聯盟教授,全球人才競爭力指數學術主任,在他看來,如今的海爾,每個員工在實現個人價值的同時也在為用戶創造著價值。(本文根據英文翻譯,依實際情況稍作調整)
以員工為企業中心
張瑞敏創立的“人單合一”模式正在將員工變成企業家
張瑞敏,作為全球最具創新精神的企業戰略家之一,在《財富》雜志“全球最偉大領袖”名單中排名第24位。他創造了一種具有創業精神的商業理論,該理論融合多種哲學傳統,這種工作方式,核心就是以用戶為中心。
據張瑞敏說,該理念在海爾是這樣滲透的:物聯網的冰箱不僅僅是冰箱,更是用戶對生活方式需求的解決方案。
張瑞敏在2005年提出的術語“人單合一”中,將他對未來的展望具體稱為網絡經濟。“人單合一”中,“人”指的是員工,“單”指的是用戶價值,“合一”就是員工與用戶需求的連接。
在這一理論下,每位員工在實現個人價值的同時也能夠為用戶創造價值。員工并非僅注重企業的關鍵業績指標,而是盡可能地直接為用戶需求服務。
該模式還使得海爾創建全球創客組織,授權員工做出大大小小的決策,包括人員選擇和利潤分享。
在采訪中,張瑞敏解釋了在海爾 “所有創新都是由新的需求驅動,然后創造新的機會和新的市場,而不是通過已經存在的增量擴展”。
今年的《全球人才競爭力指數》中報道了人單合一商業模式,《全球人才競爭力指數》是年度標志性報告,根據發展、吸引和保留人才的能力,對各國進行衡量和排名。
創業人才——員工設法發現、處理和解釋數據以做出使市場成功的決策方式——是今年報告的主題,在《全球人才競爭力指數》中,我們可以看到創業人才如何在全球范圍內引領競爭力。
它是大型組織的重要引擎,海爾是創業人才如何創業的典范。
隨著海爾發展成為全球白色家電的引領者。它在全球范圍內輸出獨特的商業模式,2017年收入近400億美元。
日本三洋的白色家電部門2012年被海爾收購。三洋擁有優秀的技術和產品,但在員工的人才發展方面缺乏相應的模式。創業人才與出色的技術背景結合,使三洋在被海爾收購后的八個月內實現扭虧為盈。
中國企業專注于與客戶直接聯系,以精英管理為基礎的文化由海爾日本負責人杜鏡國傳授給日本團隊,這種傳授有時是非正式的方式。杜鏡國與三洋員工共事非常有耐心,直到他們了解新體系。
在美國通用電氣家電,海爾則需要克服不同的問題來推廣創客制。
每位員工在實現個人價值的同時也能夠為用戶創造價值。
張瑞敏說:員工“不再被激勵去做自認為正確的事情,我們正在幫助他們成立小微。這些小微包括來自以前不同部門的人員,從【研究和開發】,從制造......建立新團隊,他們最終對市場負責。”
當被問及未來的管理思想家如何回顧他的工作時,張瑞敏說,他想自己的成果是“將一個科層制和官僚企業轉變為生態系統,將整個花園變成雨林。有些部分會消失,有些部分會出現,但總的來說,它永遠保持活力,不斷發展。”